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热门景点
  • 西资岩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

    西资岩,又名大佛寺,位于金井镇卓望山,始建于隋唐间,旧传周围共有十八处岩景,与虎岫、真如、石佛同为泉南四大名胜之区。内镌三尊大石佛,已历千年,是利用山上一堵天然岩石雕凿出来的圆雕立像——“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尊,均赤足立于莲座上,三者相距0.75米。阿弥陀佛居中,身高4.50米,宽1.62米。佛像略前倾,背连山石,头挽螺髻,袒露的右手前垂作接引状。足下双仰莲座,高 0.95米,雕刻工整而秀丽。两侧有石雕护法神两尊,各高2.86米。现寺庙为华侨蔡本油在1935年重修,架构采用钢筋水泥仿木建筑工艺,由五开间二进深单檐硬山顶的前殿、五开间三进深重檐歇山顶的大殿与庭院两边长达10米的庑廊组成。平面布局呈“同”字形。高大轩敞,气势雄伟。
  • 东蔡家庙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

    东蔡家庙位于金井镇塘东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迁界,塘东民居祠庙尽被遭毁;康熙51年,复界后民力渐苏,始行重建;清末,祠堂因失火焚毁,民国元年,聘请惠安溪底村有名的王维禄师傅主持原址重建,建成的祠堂面积285平方米,中脊高10米,屋顶高斜峻峭,富于特色,名闻遐迩,蜚声海外。“塘东崎,檗谷大,庄厝祠堂盖南门外”这句俗语就是东蔡家庙的真实写照。
  • 进士第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

    进士第,是闽台关系史上知名的人物蔡德芳的住所。道光年间蔡德芳随父往台读书、教书。咸丰九年考中举人,同治十三年考中进士,任广东肇庆府新兴县知县,其在台湾主持鹿港文开书院、彰化白沙书院、蓝田书院、鳌山书院、葛玛兰仰山书院教学,培养人才。著有《易经便览》一书行世。光绪二十一年,台湾被日本侵占,蔡德芳抛弃在台湾的家业,告别妻子墓茔,带家人内渡,在塘东建成“进士第”。“进士第”为二进五开间,右边护厝,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建筑面积754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涉台文物。
  • 塘东沙堤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

    塘东沙堤是塘东村西一条天造地设、长两三里的沙堤,雪白的沙岸就像一柄长剑,把大海分成内外两边,这是游客享受阳光海涛,沐浴天风的好去处。沙汕北面是一片内海滩涂,村民在那里养海蛎、讨小海,退潮后可以看到滩涂上遍布着养殖海蛎的石株,整齐排列,乍看像千军万马整装待发,很是壮观。回头南望,是破涛壮阔的海峡,大小金门岛隔海相对,白洋礁、南屿等礁屿在大海中若隐若现,这片海域是通往安海、石井的水道,不时有船只来来往往,自古有名的“安平商人”就从这里出入;而在早期,塘东村还有简易的客运码头、货轮开往厦门及东南亚。
  • 海岸变质岩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石圳村

    石圳海岸变质岩位于著名的石圳侨乡东北方的“圳后”,是全国少有的变质混合岩典型剖面,是研究古海洋、古气候及台湾海峡地质构造变化的实物依据。它与附近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同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山顶上的累累岩石,一一被塑造成奇形怪状,或如鼓、如磬、如芝草、如仙桃、如伏兽、如游鱼、如龟如鳌,如床如榻,如石门半掩、如古琴横张,如巨鸟张翼,或者什么都不像,只让人感到一场星球大战方毕,四处岩石留下累累弹痕,百孔千疮。变质岩结构复杂、纹理奇特,是经过激烈的地壳运动,发生构造置换和褶皱的表现。地壳运动将它托出水面,经海风波浪的“雕刻”,日复一日,塑造出这一奇巧的景观。
  • 石圳海滩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石圳村

    石圳海滩位于晋江围头半岛东海岸,北临晋江市石圳海岸地貌自然保护区,被澳大利亚友人誉为“东方夏威夷”。连绵2500米长的秀丽沙滩面积广,是不可多得的退潮无淤泥无瓦砾的海滩。石圳海滩碧海蓝天、绿树白沙,是游泳活动、帆船赛事的理想海域和滨海休闲的旅游胜地。
  • 应诠楼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三坑村

    应诠楼是曾坑村旅菲华侨吴元搭于1930年建造的闻名泉州的番仔楼。此楼为钢筋混凝土外加楠木砖石结构的四合院三层大楼,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外观中西合璧,洋风浓郁;内部属传统闽南民居风格,本香本色。其建筑材料都是从南洋船运而来。中厅悬挂的匾额“推食解衣”,系闽南赈灾总会兼会长李延年赠与吴元搭先生,对其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褒扬。20世纪30年代,应诠楼即自备发电机、有自来水、抽水马桶等设施。这让其他番仔楼望尘莫及,在当时享誉泉南。这座富有特色且颇具规模的华侨民居,像明珠般点缀着晋南海岸,极具观赏、保护和科研的价值。
  • 崇德楼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三坑村

    崇德楼于1929年,由吴均万、吴均认、吴均辙、吴均文四兄弟共同建造。主体为二层钢筋水泥结构,内部装潢及家具均为上等楠木,这些建材都是从菲律宾运送而来。整栋建筑极具南洋风格,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楼名曰“崇德”,是推崇“三让至德”的吴氏家风。数十年来,居于崇德楼的吴氏家族人才辈出,曾有数位获得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崇德楼是闽南侨乡建筑的瑰宝,崇德楼的家风更是文明和谐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体现。1958年炮轰金门时,崇德楼的空房间曾借给解放军部队使用,分别做过营部、连部等指挥部;大务战之时做过高级招待所,当时罗瑞卿将军观察前沿阵地时也曾入住此楼;解放军部队为开发塔山及建设阵地借用几年,直至塔山军营建设完成后才搬走。
  • 克聚别墅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三坑村

    克聚别墅,本地人称为“狮仔厝”,因三楼晒台上有双狮抱拥地球的雕塑而得名,整个别墅建筑甚为壮观。这座狮仔厝,是曾坑村旅菲华侨王克聚于公元1948年建成的,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楼房,U字形走廊,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克聚别墅基本承袭闽南传统的建筑格局和风格,更富有西方的建筑元素,是一座典型的番仔楼。
  • 白鹭滩涂鸦长廊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南江村

    白鹭滩涂鸦长廊是利用白鹭滩岸上海鲜养殖场本来不美观的墙体作为画板,分为三个区域,主体部分是邀请闽南理工服艺学院的二十几位师生根据南江村的特点设计图案的涂鸦墙,在墙体底色的基础上作画,反映了一幅幅生动原生态的渔民生活场景,紧接着是亲子涂鸦墙和手印墙,根据墙体改造图表画一些南江村比较经常捕捞到的鱼的外轮廓,供大家在轮廓里面盖上手印,形成具有南江村特色的手印墙。
  • 鲍鱼风铃许愿台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南江村

    鲍鱼风铃许愿台,背靠天后宫、六姓王府,面朝大海。利用村里特有的养殖鲍鱼的特点,收集废弃的鲍鱼壳,清洗之后作为风铃的材料,游客可以在鲍鱼壳上面进行五颜六色的涂鸦,再将象征着五福临门的五个鲍鱼壳用一条鱼线串成一串风铃,在风铃尾巴处挂一个写好心愿的鱼形许愿牌,面朝大海,许下美好心愿将其挂在许愿台的风铃架上,随着海风的吹动,鲍鱼壳风铃摇曳身姿,也让心愿随风飘向大海。南江村世代以捕鱼为生,在古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丈夫出海打鱼,海面天气变化多端,渔妇担心丈夫安危,就在家中用鲍鱼壳制作风铃,悬挂在许愿台上,祈求大海保佑丈夫平安归来。鲍鱼壳清脆的碰撞声仿佛是声声呢喃,它会把渔妇的愿望诉说给大海听,保佑渔民满载而归。
查看更多+
旅游服务
  • 旅游线路

  • 在线咨询

  • 酒店预定

  • 游记攻略

版权所有:晋江市金井镇人民政府 | 技术支持:福州林景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